小故事,大道理 七果小故事

苏秦简介,苏秦的故事

 苏秦,是东周洛阳人。他往东去齐国求师,并向鬼谷先生学习。
  
  在外游历了几年,苏秦十分困窘而回家。他的兄长、弟弟、嫂子、妹妹、妻妾私下里都笑话他,说:“周朝人的习俗,是经营产业,从事工商,以谋取十分之二的利益为目标。
  
  现在你放弃本来应该做的事而从事凭借口舌为业。遇到困难,这不是应该的吗?”
  
  苏秦听到后,感到十分惭愧,暗自伤心,于是闭门不出,拿出他所藏之书,通览一遍,说:“一个读书人已经埋头苦读,仍不能凭此获取尊荣之位,即使书读多了又有什么用?”
  
  于是他找到一本周书《阴符》,埋头而读。过了一年,有了不少心得,说:“用它可以去游说当今世上的国君了。”他请求向周显王游说,周显王身边的人向来对苏秦很熟悉,都看不起他,不信任他。
  
  苏秦就向西到了秦国。当时秦孝公已死。苏秦对秦惠王说:“秦国是一个四面天险的国家,背靠华山,渭河绕境,东边有函谷关、黄河,西面有汉中,南面有巴蜀,北面有代郡和马邑,这真是天府之国。凭借秦国士兵和百姓的众多,兵法的普及教化,可以吞并天下,称帝而治理所有的土地人民。”秦惠王说:“羽翼还未丰满时,就不可以高飞;国家的大政方针还未清明,就不可以去兼并别的国家。”当时刚刚诛杀商鞅,对论辩之士很痛恨,所以不用苏秦。
苏秦简介,苏秦的故事
  
  苏秦于是向东到了赵国。当时赵肃侯任命他的弟弟成为相,号为奉阳君。奉阳君不喜欢苏秦。
  
  离开赵国后又到了燕国,过了一年多才得以见到燕国国君。苏秦对燕文侯说:
  
  “燕国的东面有朝鲜、辽东,北面有羌胡、楼烦,西面有云中、九原,南面有鯺沱、易水,土地方圆二千余里,战士几十万,战车六百辆,战马六千匹,粮食可支撑好几年。南部有丰饶的碣石、雁门,北部可收获枣和栗,老百姓即使不耕作,光是枣和栗的收入就足够了。这是人们所说的天然府库。国内平安无事,看不见覆灭的军队和被杀的将领,这方面没有一个国家比得过燕国的。大王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燕国之所以没有战事,是因为有赵国挡在它的南面。秦国和赵国之间打过五次仗,秦国胜了两次,赵国胜了三次,秦国和赵国都受到了损害,而大王却以一个完整的燕国在背后制约着它们,这就是燕国没有遭到别国入侵的原因。况且秦国要打燕国的话,要逾越云中、九原,要经过代和上谷,里程过几千里,即使得到了燕国的城池,秦国考虑本来就无法守住。秦国不能危害燕国的道理也很明显了。现在赵国要攻打燕国,发出号令,不到十天而数十万赵军就可以在东垣驻扎。渡过鯺沱河,跨涉过易水,不到四五天就可以到达燕国的国都。所以说假如秦国攻打燕国,是战于千里之外;赵国攻打燕国,是战于百里之内。对百里内的忧患不加考虑而看重千里之外的忧患,没有比这更错误的计谋,所以希望大王与赵国亲善,天下各国连为一体,那么燕国就一定没有忧患了。”
  
  燕文侯说:“你的话是对的,但是我们的国家很小,西边为强大的赵国胁迫,南边靠近齐国,齐国和赵国都是强国。你如一定要以合纵之策来使燕国安定,我可以把国家托付给你。”
  
  于是出资给苏秦配置车马金帛,让他去赵国。当时奉阳君已经死,苏奉就乘机对赵肃侯说:
  
  “天下的卿相臣子以及普通的老百姓,都推崇贤明君主的行事尚义,很久以来都一直愿意恭听你的教诲,在你面前坦陈自己的忠心。虽然如此,然而因为奉阳君心怀妒忌而你又不亲自管事,所以宾客和游说之士都不敢在你面前尽情表白。现在奉阳君已经去世,国君你现在再次与士人百姓相亲近,所以我才敢把我的愚蠢的考虑说给你听。
  
  “我私下里替国君考虑,最好不如让百姓安宁、国家太平,而且不要让百姓有事。安民的根本,在于选择外交。选择外交得当则百姓安定,选择外交不得当则老百姓终身不安。请跟你说一下赵国的外患:把齐国和秦国都作为敌人则老百姓不得安宁,依靠秦国攻打齐国则老百姓不得安宁,依靠齐国攻打秦国则老百姓不得安宁。所以谋算别人的君主,攻打别人的国家,常常苦于说出与别人断绝交往的话,希望国君千万不要把这样的话轻易说出口。请为你辨别白与黑,这与分别阴和阳的不同是一样的。你如果确实能听我的话,那么燕国必会送上盛产毛毡、皮裘、狗和马的土地,齐国必会送上盛产鱼盐的海域,楚国必会送上盛产橘柚的果园,韩国、魏国、中山国都可以送上可资汤沐的供奉,而你的贵戚父兄都可以被封侯。割取别国的土地,垄断所有的利益,这是春秋五霸依靠歼灭别人的军队、擒获别人的将军而追求的;让贵戚封侯,这是商汤和周武王流放甚至杀掉以前的君主所争取的。现在国君你却拱手而这两样都能取得,这是我替你期望的。
  
  “现在大王如果与秦国相交,那么秦国必然会乘机削弱韩国、魏国;与齐国相交,那么齐国必然会乘机削弱楚国、魏国。魏国被削弱,就会割让黄河之外的土地,韩国被削弱则必定会奉献宜阳。宜阳一旦被割让给秦国,那么通往上郡的道路就断绝了;黄河之外一割让,那么道路就会不通;楚国被削弱了,赵国就没有了外援。这三种策略,不可不深思熟虑。
  
  “如果秦国攻下轵道,那么南阳就危险了;如果秦国劫取韩国,包围周朝,那么赵国就要亲自拿起武器来战斗;如果秦国占据卫国获取卷城,那么齐国必会向秦国朝贡称臣。如果秦国的欲望已在山东之地取得满足,就一定会发兵攻打赵国。秦国的甲兵渡过黄河,越过漳水,占据番吾,那么秦赵两国之兵就一定会在邯郸城下决战。这是我替国君你担心的。
  
  “在当今这个时候,山东之地所建的国家没有一个比赵国强大。赵国占地方圆两千余里,甲兵数十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供维持好几年。西边有常山,南边有黄河、漳水,东边有清河,北边有燕国。燕国本来就是弱国,不值得害怕。在天下各国中秦国最担心的莫过于赵国,然而秦国却不敢发兵攻打赵国,这是为什么呢?害怕韩国、魏国乘机谋取它的后方。这样韩国、魏国就是赵国在南边的屏障。秦国攻打韩国、魏国,没有什么名山大川阻挡,可以渐渐蚕食它们,直到逼近它们的国都为止,韩国和魏国不能抵挡秦国,就必会向秦国称臣。秦国如果没有了韩国、魏国的后顾之忧,那么祸患就必会降临到赵国头上。这是我为国君你所担心的。
  
  “我听说尧没有什么部属,舜没有咫尺之地,他们却都拥有天下;禹没有百人的聚居地,而在诸侯中称王;商汤、周武王的战士不过三千人,战车不过三百辆,士卒不过三万人,却最终成为天子。这实在是因为他们掌握了其中的道。所以贤明的君主对外能预料敌人的强弱,对内能知道自己的士卒是否贤能,不等两军相对而胜败存亡的玄机早已在心中形成,难道能被众人之言所掩蔽而去糊里糊涂地下决断吗?
  
  “我私下里用天下的地图来衡量局势,诸侯各国的土地多于秦国五倍,料想诸侯各国的士卒会多于秦国十倍。六个国家结成一体,合力向西而攻击秦国,秦国必然失败。
  
  可现在却向西服事秦国,向秦国称臣。打败别人与被别人打败,称别人为臣与向人称臣,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岂可同日而语?
  
  “那些主张连横的人,都想把诸侯国的土地割让给秦国。如果秦国成就了霸业,就会高筑台榭,装饰宫室,听竽瑟音乐,前面有楼台、宫阙、高大的车马,后面有苗条姣好的美女,国家遭受了秦国的祸患也不替它们分忧。那些主张连横的人日夜以秦国的权势恐吓各诸侯国,希望各国割地给秦国,所以望大王对此一定要深思熟虑。
  
  “我听说贤明的君主善于排除疑难,摒去谗言,使流言蜚语无法传播,堵塞臣下结党营私的门路,所以那些尊重明主、为明主谋划扩地强兵之道的谋臣才能在明主面前剖露忠心。我私下里来替大王谋划,不如让韩、魏、齐、楚、燕、赵六国结盟,共同对付秦国。
  
  让天下的将领在洹水聚会,交换人质,杀白马而结盟,立盟约说:‘假如秦国攻打楚国,齐国、魏国都要派精锐之师来助战,韩国负责断绝秦国的粮道,赵国军队渡过黄河、漳水,燕国守住常山的北面。假如秦国攻打韩国、魏国,那么楚国就断秦国的后路,齐国派出精锐之师前去帮助,赵国的部队渡过黄河、漳水,燕国守住云中。假如秦国攻打齐国,那么楚国就断绝秦国的后路,韩国守住城皋,魏国堵住秦国的道路,赵国渡过黄河、漳水及博关,燕国派出精锐之师前去帮助。假如秦国攻打燕国,那么赵国就守住常山,楚国驻军武关,齐国军队渡过渤海,韩国、魏国都派出精锐之师前去帮助。假如秦国攻打赵国,那么韩国就驻军宜阳,楚国驻军武关,魏国驻军河外,齐国军队渡过清河,燕国派出精锐之师前去帮助。诸侯国中若有哪一国不守盟约,就出动五个国家的军队前往讨伐。’六个国家合纵结盟,共同对付秦国,那么秦国的军队就一定不敢出函谷关来侵害山东的各国了。这样就可以成就霸王的业绩了。”
  
  赵王说:“我年纪轻,继位的时间短,不曾听说过关于国家社稷的长远计划。现在你有志于保全天下,安定诸侯,我将恭敬地让整个国家听从你。”于是准备了一百辆装饰豪华的车子,千镒黄金,一百双白璧,一千束绵绣,让苏秦去邀约各诸侯国。
  
  当时周朝天子赐给秦惠王祭祀文王、武王的祭肉,秦惠王派犀首攻打魏国,擒住了魏国的将领龙贾,夺取了魏国的雕阴,并且准备向东出兵。苏秦害怕秦国加兵于赵国,便激怒张仪,使他投奔秦国。
  
  于是苏秦又劝说韩宣(惠)王说:
  
  “韩国北面有坚固的巩、城皋,西边有要塞宜阳、商阪,东边有宛、穰、洧水,南边有陉山,占地方圆九百余里,军队几十万,天下各国的强弓劲弩都出自韩国。?子、少府时力、距来等劲弩,都可以射出六百步之外。韩国的士卒蹬足而射,可以连续不断的发射上百次,远的能射破他的胸膛,近的能穿透他的心窝。韩国士兵用的剑和戟都出产于冥山、棠溪、墨阳、合赙、邓师、宛冯、龙渊、太阿,它们都在陆地上能斩断牛马,在水中能截杀鹄雁,与敌作战时,能击穿坚固的盔甲和铁制的战衣,另外,皮制的护臂和盾牌,样样都有。凭着韩国士卒的勇敢,披挂上坚固的铠甲,脚蹬劲弩,身带利剑,一个人可以抵挡一百人,这是不言而喻的。韩国有这么强的实力,大王你又很贤明,却去向西服事秦国,拱手称臣,使国家蒙受羞辱,被天下人所笑,没有比这更大的事了。所以希望大王你好好地加以考虑。
  
  “大王你服事秦国,秦国一定会索取宜阳、成皋。现在把这两地给了它,明年它又会来要求割地。这时候给它吧,已无可给之土地;不给吧,前面的就白给了,而且还会带来祸患。况且大王你的土地有限而秦国的贪求无限,以有限之地去迎合无限的贪求,这就是所谓的买来怨仇,结下祸患,未经战争而国土已被削夺了。我听俗谚说:‘宁为鸡口,无为牛后。’现在向西拱手向秦称臣,与做牛后有什么区别呢?以大王你的贤明,又拥有强大的韩国军队,却博得了‘牛后’之名,我私下里都替大王感到害羞。”
  
  于是韩王勃然变色,挥动手臂,圆睁双目,手按着剑,仰天叹息说:“我虽然不肖,但一定不会去服事秦国。现在你以赵王的教导来启示我,我恭敬地让我的国家听从你。”
  
  苏秦又去向魏襄王游说:
  
  “大王你治下的土地,南边有鸿沟、陈、汝南、许、郾、昆阳、召陵、舞阳、新都、新荅,东边有淮、颖、煮枣、无胥,西边有长城的边界,北边有河外、卷、衍、酸枣,土地方圆千里。
  
  地名虽然小,但田舍房屋极多,以致连放牧的地方都没有。国中人口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运行不断,轰轰隆隆,好像三军之众在行动。我私下里估量大王你的国家不在楚国之下,然而那些主张连横的人却想引诱大王你与强大的如狼似虎的秦国相交,来侵略天下,等到魏国终于遭受秦国的祸患时,他们又不来过问了。依靠强大的秦国的势力来对内胁迫自己的国君,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魏国,是天下的强国;大王你也是天下的贤明之王。现在却有意向西去服事秦国,称自己为秦国在东方的藩国,为它构筑帝宫,接受秦国的礼仪制度,春秋二季向秦国贡奉祭祀,我私下里替大王感到可耻。
发布时间:2020-05-29 关注: 来源:七果小故事
历史故事热点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帝元姑娘简介 元姑娘为什么能
  • 刘邦为何不杀吕后?刘邦和吕后的关系如何?
  • 朱元璋幼时生活 朱元璋所作打油诗为何?
  • 曹丕的皇后是谁?曹丕皇后怎么死的?
  • 曹丕的皇后是谁?曹丕皇后怎么死的?
  •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所谓英雄配美人。既然英豪不少,那么在那个动荡的时期,自然也少不了与英雄相配的美人了。所以三国英雄不少,美人也多。
  • 关注:103
  • 陶侃搬砖的故事
  • 陶侃搬砖的故事
  • 晋朝有名的陶侃将军,在平定了苏竣之乱以后,因功封了大官,过起了文官似的生活。日子一久,陶侃觉得不能像这样养尊处优,把身体都荒废了。
  • 关注: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