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 七果小故事

玉鹌鹑

4。思故  
很快到了深秋,任儿从牢房狭窄的窗口往外望去,只见大雁纷纷往南方飞去。他心中默默地想,如果自己有一天也能再回到南方的故乡,那该多好啊!可想到眼下的处境,又觉得是痴心妄想。正在感叹,突然外面传来一片嘈杂声,狱卒打开了牢门,对着他们喊道:“大王有旨,宣你们上殿觐见!”  
任儿与李贵妃又惊又疑,不知金帝宣他们何事。任儿搀扶着李贵妃,一起走出牢房。侍卫分别带了两人去沐浴更衣,然后向大殿走去。  
此时,大殿之中摆着长长的一溜桌子,似乎正在举行宴会。金帝见李贵妃与任儿进来,命他们在席间坐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转变,任儿的心中更加忐忑不安起来。他放眼望去,只见席上除了金帝金后和金国大臣外,还有一位身穿红袍、头戴官帽的宋朝官员。这时,那官员打量了任儿与李贵妃一眼,急忙离席,跪倒在二人面前,口中高呼道:“微臣张敬堂,参见太妃千岁,汉王千岁!”  
任儿一听,霎时间慌了神,他不明白这位张大人怎么也将他当成了赵椿。而李贵妃呆呆地看着张大人,眼神中也透露出几分惊讶,但她很快回过神来,问道:“张大人,多年未见,不知你是如何认定了我们母子俩的身份?”  
张敬堂闻言,从袖中取出一件玉雕,任儿与李贵妃一看,正是那对子母鹌鹑。张敬堂手托玉鹌鹑,道:“这是我朝皇室之物。当年先帝徽宗为庆贺十九子汉王诞生,欲赐汉王生母李贵妃一份厚礼,正是微臣献策,提议用碧玉打造一件鹌鹑驮子,既表示骨肉相连,又寓意平安吉祥。刚才我从金帝手中看到此物,我寻思着二位便是娘娘与王爷了,果然不出所料。”  
任儿这才明白,原来金帝把玉鹌鹑交给了张大人,张大人认出了此物,这才找他与李贵妃二人上殿来当面辨认。任儿心想,这下事情闹大了,如今情势这么复杂,该如何说明事情的真相呢?  
这时,李贵妃沉默了一会儿,问道:“不知张大人此番前来金国,所为何事?”  
张敬堂微笑着道:“回禀娘娘,微臣是奉了皇上旨意,特来接驾回朝的。”  
任儿与李贵妃一听,不禁又惊又喜。  
原来,经过几年的生息图治,南宋慢慢呈现出稳定的局面。从忙乱中安顿下来的宋高宗,思念起了当年被金兵掳去的亲人们,于是派大臣张敬堂来金谈判,愿以高额财物赎回皇室宗亲们。  
贪婪的金帝对赎人的事很有兴趣。张敬堂一到金国就开始盘点名单,发现当年数千皇室宗亲,如今剩下不足百人,而高宗嫡亲的兄弟姐妹,俱已全部死去。张敬堂心想,不知圣上知道此情后,会是何等的痛惜失望。就在张敬堂伤感之际,金帝将那对玉鹌鹑拿了出来,告诉他,狱中还囚禁着两个皇族之人。张敬堂看到玉鹌鹑喜出望外,告诉金帝,这两人是徽宗的李贵妃与儿子汉王。  
金帝听后也喜不自禁,如果徽宗的儿子还活在金国,他就可以好好地利用一番了,于是忙把二人召来,奉为座上宾。  
张敬堂说到这里,眼中已饱含热泪,望着李贵妃与任儿道:“虽然幸存之人寥寥无几,且喜太妃性命无虞,汉王也已长大成人,真乃是不幸之中的万幸。”然后他回过头去,对金帝道:“在下意欲向大王赎讨这二人,恳请大王成全。”  
金帝沉吟了一下,道:“放人可以,但只能放回一个!你可以将李贵妃赎回去,汉王嘛,要继续留在金国。”  
李贵妃与汉王听后,笑容一下子僵住了。张敬堂再三求情,金帝都不松口。张敬堂只得暂且答应下来,先去处理其他宋俘的事。  
任儿看着这一幕,暗暗心惊,思量如果此时说出自己是假冒的汉王,不仅会让张大人为难,金帝也会恼怒,到时只怕会牵连李贵妃不能回朝;可是依旧冒充下去,金帝以后若知道自己是假冒的,一定会杀了自己。左右为难之际,任儿把心一横,罢了,自己这条命本就是捡来的,只要李贵妃能从此脱离苦海,自己也算对得起童年的好友椿儿,也算死而无憾了。  
金帝退朝后回到后宫,金后对刚才之事感到不解,就问金帝为何只放李贵妃一人回宋朝。金帝道:“金宋两国虽然签了盟约,但仍暗涛汹涌,局势难料。为防以后节外生枝,本王要留一个有分量的人质在手里。”  
金后问道:“那将他们一起留下,筹码岂不更大?”  
金帝听了,脸上露出了陰笑。他带金后来到一间偏殿,只见殿中有一只笼子,里面关着两只待宰的绵羊。这两只羊虽然觉察出了危险,但并不反抗,只是静静地依偎在一起。金帝下令又抬来一只笼子,将两只羊分开关起来,两只羊立刻发出了凄厉的嚎叫,在笼子中左冲右突,挣扎起来。  
金帝得意地道:“本王让李贵妃与汉王母子分离,就是为了让他们像这对绵羊一样发出哀叫。以后倘若两国交锋,这对母子的声音就能扰乱宋朝的军心,让宋朝皇帝更容易对我们就范。”  
金后听了,若有所思。金帝正以为计谋得逞,突然侍卫来报,说李贵妃绝食,拒绝回国,要求放儿子汉王回去。金帝十分恼怒,命人带来李贵妃。李贵妃被侍卫们拖来,只见她气息微弱,已奄奄一息,因为刚从大狱出来,又一天滴水未进,看来已无法支撑下去。金后叹了口气,对金帝道:“那就将汉王放回去,让李贵妃留下吧。”  
金帝无奈,只得照办。不料过了一天,金帝又闻报,汉王不想独自离开,竟然想要自杀,幸好被侍卫们及时发现。金帝闻言大怒,命人将李贵妃与任儿一起留下,重新打入大牢。  
正气急败坏之际,张敬堂前来求见,他对金帝道:“李贵妃与汉王生死相依,都不肯独自离开,不如大王施恩,将他们都放回宋朝,到时我主一定会心存感激,送来大量财物以示谢意。”  
金帝心想,李贵妃与汉王身体虚弱,继续关押下去,只怕迟早也是一死,现在放了他们,还可以换取一些财物。正在犹豫,突然侍卫来报,说那两只绵羊被分开后不吃不喝,狂躁不安,已全部死去。金帝听罢,不禁有些动容,他叹了口气,终于同意了张敬堂的请求,命宋朝皇帝送来三千两黄金,五千两白银,五百石大米,三百匹绸缎,换取母子二人。张敬堂满心欣喜,赶忙给高宗写信,连同玉鹌鹑一起送回南宋。  
任儿与李贵妃听到消息,终于长出了一口气。事到如今,任儿已不想说出真相了。他知道自己犯下了欺君大罪,心中暗暗打定主意,等回到宋朝境内就找机会离开,倘若难免一死,能魂归故土,也没有遗憾了。  
再说宋高宗,接到书信与玉鹌鹑,知道李贵妃与汉王还活着,心中很是欣慰,即刻集齐了珠宝财物,送往金国。金帝收到财物后,就把李贵妃母子放了。于是一行人乘着马车,归心似箭地朝着南宋赶去。  
5。归来  
马车很快进入了南宋境内,向着临安靠近。这天晚上,大家在一家旅馆中歇息,任儿见李贵妃就要平安到达京城,心想,终于到了自己离开的时候。临走之际,任儿想起这段日子与李贵妃母子相称,相依为命,不禁依依难舍,便来到她屋前,想偷偷地看她最后一眼。他来到李贵妃的屋外,突然看到,窗纸上映出李贵妃悬梁自尽的身影。  
任儿大惊失色,赶忙撞破房门,冲了进去,将李贵妃解救下来。好在抢救及时,李贵妃没有大碍。任儿奇怪地问道:“母亲,您这是怎么了?咱们在金国,十数载的艰难都挺过来了,眼看就要回宫,您怎么反倒轻生起来?”  
李贵妃望着任儿,长叹了口气,突然说道:“汉王千岁,其实,我并不是你的母亲。你的母亲李贵妃,早已在金营中去世了。”  
任儿一下子怔住了,过了好半天,才愣愣地问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不是她,又是谁呢?”  
妇人在椅子上坐下来,缓缓地告诉了任儿一段往事。  
当年,李贵妃放弃最后的尊严,用歌舞把金兵引开。待到儿子逃走,她便赤身跳进了火堆,自焚而死。当时金营中有一个年轻女人亲眼目睹了这悲惨的一幕,她就是汴梁城中一名姓王的绣娘。王绣娘不仅绣功精湛,人也长得秀丽端庄,很多宫中的妃嫔都请她进宫刺绣。金兵围宫的那日,王绣娘正在李贵妃的宫中做绣活,她无法脱身,被当作宫女一起抓了起来。  
李贵妃死后,王绣娘突然发现汉王赵椿不见了,她顿时明白过来,李贵妃是为了掩护儿子才做出牺牲。同为人母,她对李贵妃的爱子之情心生敬意,于是偷偷地去收拾李贵妃的遗骸掩埋。就在这时,她在灰烬中发现了一只碧绿的玉鹌鹑。王绣娘常来宫中,对玉鹌鹑之事有过耳闻,于是就将它收了起来,想以后见到汉王时再还给他。  
后来,王绣娘来到金宫中做了奴婢。她挂念家中的情况,经过很长时间的打听,才知道丈夫与年幼的儿子都已死在金兵的屠刀之下。王绣娘极度悲伤,经常思念儿子,久而久之,便忧伤成疾。那天,她在宫中遇到任儿,因为玉鹌鹑,王绣娘将任儿误当作了汉王赵椿。望着长大成人的赵椿,王绣娘仿佛从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儿子的身影。王绣娘不想让赵椿因为失母而悲痛,也渴望身边有一个孩子聊以慰藉,于是,当她听到任儿呼唤她“母亲”时,竟将错就错地应承下来。  
后来,金帝识出玉鹌鹑,要降罪二人,王绣娘不想让椿儿一个人入狱受苦,就没有向金后说出实情。张大人突然出现,因为她与李贵妃模样相似,再加上阔别多年,张大人竟误认为她就是李贵妃了。王绣娘正犹豫是否要说出实情,却得知张大人是来迎接皇室之人回朝的,于是便决定冒充到底。她心想,只要椿儿能回到宋朝,自己豁出这条性命也值得。可是欺君之罪终是难逃,于是在快要到京城时,只能畏罪自杀。  
任儿听完,失神了好一会儿,才对王绣娘叹口气,道:“唉,母亲,您哪里知道,孩儿也是个冒牌王爷。要死,咱们母子俩黄泉路上一起做伴吧。”  
王绣娘一听怔住了,急问道:“你、你不是汉王?”  
任儿摇摇头,把自己的经历也说了一遍。王绣娘听完,沉默了半晌,对任儿道:“我们虽然不是母子,但这些日子来,我早已把你当作亲生儿子一样看待了。眼下我不能抛下你走了,我这就去向张大人陈明,告诉他冒充之事皆因我而起。”说完,王绣娘就要向门外走去,不料她推门一看,发现张大人不知什么时候竟已站在了门口。  
张敬堂对王绣娘道:“你不用再说了,刚才我听到这边屋里有动静,就赶了过来。你们的谈话我都听到了,我也很感动。”他顿了顿又道:“不过,朝廷花了大量钱财将你们赎回来,眼下你们犯了欺君之罪,无论怎样分辩,只怕都难逃一死。”  
任儿听了,跪下来哭道:“恳求张大人放我母亲一条生路。”王绣娘也跪下请求放了任儿。  
张敬堂叹了口气,道:“罢了,这事我也有责任,只怪当时没有仔细盘问。你们历经艰险,终于回来,我怎么忍心让你们送死?你们都走吧!”  
任儿与王绣娘都有些犹豫,可是见张大人心意已决,便含着泪谢恩,磕了一个头,然后两人一齐从后门离开了。  
走出城门,两人才松了一口气。李贵妃对任儿道:“孩子,我想明天皇上知道后一定会发兵捉拿我们,我们母子俩在一起很惹人怀疑,不如先暂时分开,等到风平浪静了再相会。”  
任儿听了,觉得这话有理,他问道:“那咱们何时才能见面呢?”  
王绣娘抬头望了一眼夜空,道:“总有相逢那一天的。”说完就催促任儿快走,远远地离开京城。  
任儿听了这话,就点头先离开了。看着任儿的背影消失了,王绣娘才转过身,向着城内走去。她重新回到旅馆,找到张敬堂。张敬堂望着她,惊讶地道:“你怎么又回来了?”  
王绣娘道:“我怎能让张大人独自承担这么大的风险?孩子我已送走,再也没有牵挂,明天我就上殿向皇上请罪!”  
6。问斩  
第二天,马车进入京城。此时金銮殿内,高宗端坐在龙椅上,文武大臣分列两旁,都等候着李贵妃母子归来。忽然,张敬堂急匆匆地走进殿来,高宗忙问道:“太妃与御弟回来了吗?”  
张敬堂跪倒在地,惶恐地道:“微臣该死,办事不周。此次带回的妇人与男子均为草民,李贵妃与汉王母子,早已在靖康年间亡故了……”  
高宗闻言,眼泪一下子流了下来,喃喃道:“原来,他们也已经不在了……”哀伤了好一会儿,高宗又问张敬堂:“既然那对母子是冒充的,手中又何以持有先帝御赐的玉鹌鹑呢?”
发布时间:2020-08-08 关注: 来源:七果小故事
民间故事热点
  • 马头琴
  • 马头琴
  • 很久很久以前,草原上有个好孩子,他的名字叫苏和。  苏和与他的奶奶住在一个小小的帐蓬里,放牧一群小小的羊。  那一天,正是初春,积雪刚刚融化
  • 关注:104
  • 唐伯虎画雀
  • 唐伯虎画雀
  • 唐伯虎是江南很有名的才子,你一定在戏里看过他点秋香的故事。不过,我讲的这个故事发生那会儿,他还没去点秋香呢!  话说有一回,那唐伯虎坐在一条小船上看风景,小舟摇到江中
  • 关注:92
  • 一两茶
  • 一两茶
  • 石门县出产好茶,陆羽《茶经》中曾有记载,湘西北石门县山奇竞秀,云雾飘荡,盛产上好的绿茶。全国各地的茶商云集此地采购茶叶,石门县城便成为绿茶市场的交易中心,县城繁华异常
  • 关注:83
  • 扑朔迷离刘仙姑
  • 扑朔迷离刘仙姑
  • 大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十一月的一个早晨,位于黄海之滨、山东半岛东端一隅的小龙山脚下的山东省即墨市东程哥庄村,发生了一件令人惊诧的大事。
  • 关注:76
  • 卖香香屁
  • 卖香香屁
  • 从前,有家人家,兄弟两个,哥哥是个尖子,只顾自己,弟弟老实。爷娘一死,哥哥怕弟弟拖累,吵着要分家。弟弟还小,说:分就分吧!两间屋子,一人一间,哥哥住瓦房,弟弟
  • 关注:76
回顶部七果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