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大道理 七果小故事

郑和为何七下西洋?郑和七下西洋的原因

他,历尽千难万险,七下西洋;他,随行人员近3万,跟随船只200余艘;他,航行距离之远,甚至有人认为他已经完成了绕地球的航行;他,前后访问了几十个国家,加强了中国与他国的交流合作……他,就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巨人、明代航海大师——郑和。他传奇的航海故事跟航海背景,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郑和七下西洋  
郑和(1371~1433),本姓马,回族,云南昆阳人。郑和出生时适逢战乱,父母为求世道平和,让其平安成长,为其取名“和”,字三宝。据说,他的祖先是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到麦加朝圣过。出身名门望族的郑和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对西洋有所听闻,或许那时就曾想过有朝一日能到西洋一看。  
1382年,郑和家乡发生了战乱,他被明军掳掠阉割,后来进入燕王府,成了朱棣的贴心侍卫。《郑和家谱》载,靖难之役中,郑和才能出众,在郑村坝立下了赫赫战功,明成祖便亲笔书写了“郑”字赐给他,并提升他做了内宫太监,官居四品。  
秦汉以来,各代帝王严禁一切海上活动,放弃了物资丰富的万里海疆。明成祖登上帝位以后,解除了海上禁令,并派遣郑和率领船队驶向海的那边。恰逢其时,明朝指南针和造船业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也为郑和出海提供了强而有力的保障。1405年,郑和正式踏上漫长的航海之路。  
郑和每次下西洋都历经了千难万险,损耗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但朝廷依旧支持他先后七次出海。很多人开始猜测,朱棣花此重金开辟航海要道,目的恐怕不仅仅是广开见闻,还有其他不为人知的想法。历史沉淀得越久,猜测就越是繁多。  
七下西洋的原因  
郑和下西洋的史料多数被毁,他多次下西洋的原因也就成了难解之谜。历史学家经过研究,得出以下几种观点:  
寻人说。有传言说靖难之役后,建文帝并未身亡,而是通过宫人们的帮助流亡海外,所以部分学者便推测郑和七下西洋是奉了朱棣之命寻找建文帝。但是,反对者认为,像寻找建文帝这样的敏感事情,应该秘密进行,断不能如此大张旗鼓。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耀兵异域,宣扬皇权说。郑和研究专家庄景辉认为,郑和下西洋是为了落实明成祖的“皇权思想”。明成祖是一个有野心、胸怀抱负之人,派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征服海外,巩固皇权。郑和每次下西洋都是大张旗鼓,装金带银,因此有耀武扬威之嫌。  
加强贸易,互通有无,发展经济说。明成祖为登上帝位,发起了持续三年之久的“靖难之役”。这场战争让诸多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经济停滞不前。而后朱棣又要开疆拓土、为迁都北京而大兴土木,导致朝廷财政赤字,入不敷出。帝位稳固之后,朱棣为了发展经济,便把眼光放到海外,不厌其烦地派郑和下西洋,大事宣传大明国之威武,让海外朝贡,并吸引他们来与大明朝互通有无。事实也证明,开通与海外的贸易往来,的确为大明朝的经济复苏作出了贡献。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都满载宝物而行,每到一个国家,都要送给国王很多礼物,当然礼尚往来,他也带回了很多别国的奇珍异宝。史书记载,郑和下西洋时,帮助了很多国家,而且没有用武力掠夺任何一个国家,所以有人就把其下西洋称为“和平之旅”。  
这些原因或许是兼而有之,朱棣毕竟是一国之君,不管是虚荣也好,为了经济发展也罢,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帝位。无论郑和下西洋的确切目的是什么,朱棣对其航海的支持都让大明王朝在当时树立了不可撼动的威信。
发布时间:2020-07-07 关注: 来源:七果小故事
历史故事热点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帝元姑娘简介 元姑娘为什么能
  • 刘邦为何不杀吕后?刘邦和吕后的关系如何?
  • 朱元璋幼时生活 朱元璋所作打油诗为何?
  • 曹丕的皇后是谁?曹丕皇后怎么死的?
  • 曹丕的皇后是谁?曹丕皇后怎么死的?
  •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所谓英雄配美人。既然英豪不少,那么在那个动荡的时期,自然也少不了与英雄相配的美人了。所以三国英雄不少,美人也多。
  • 关注:103
  • 陶侃搬砖的故事
  • 陶侃搬砖的故事
  • 晋朝有名的陶侃将军,在平定了苏竣之乱以后,因功封了大官,过起了文官似的生活。日子一久,陶侃觉得不能像这样养尊处优,把身体都荒废了。
  • 关注:101
回顶部七果小故事